顏崑陽《詮釋的多向視域——中國古典美學與文學批評系論》臺灣學生書局,2016年3月。
顏崑陽《反思批判與轉向——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》台北允晨文化,2016年4月。
顏崑陽《詩比興系論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,2017年3月。
顏崑陽《學術突圍——當代中國人文學術如何突破「五四知識型」的圍城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,2020年3月。
顏崑陽《中國詩用學——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行為詩學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,2022年10月。
◎《詩經注疏》毛亨 傳 鄭玄 箋 孔穎達等 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
◎《詩集傳》朱熹 著 臺灣中華書局
◎《詩經通論》姚際恆 著 台北河洛出版社
◎《禮記注疏》鄭玄 注 孔穎達等 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
◎《春秋繁露義證》董仲舒 著 蘇輿 注 台北河洛出版社 北京中華書局
◎《孟子注疏》趙岐 注 孫奭 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
◎《孟子字義疏證》戴震 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(人人文庫) 北京中華書局
◎《楚辭補註》王逸 章句 洪興祖 補註 台北藝文印書館 台北大安出版社
◎《杜詩詳注》杜甫著 仇兆鰲 注 台北里仁書局
◎《杜詩鏡銓》杜甫著 楊倫 注 台北華正書局
◎《昌谷集註》李賀著 姚文燮注 收入《李賀詩注》 台北世界書局
◎《李義山詩集》李商隱著 朱鶴齡箋注 臺灣學生書局
◎《玉谿生詩集箋注》李商隱著 馮浩 箋注 台北里仁書局
◎《中國古典解釋學導論》周光慶 著 北京中華書局
◎《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》周裕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
◎《中國古代詩學解釋學研究》鄧新華 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
◎《中國經典詮釋傳統(一) 通論篇》黃俊傑 編 臺大出版中心
◎《中國經典詮釋傳統(二) 儒學篇》李明輝 編 臺大出版中心
◎《中國經典詮釋傳統(三) 文學與道家經典篇》楊儒賓 編 臺大出版中心
◎《儒家經典詮釋方法》李明輝 編 臺大出版中心
◎《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研究》鄒其昌 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
◎《中國孟學詮釋史論》黃俊杰 著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
◎《孟子的讀法》袁保新 著 北京華夏出版社
◎《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》顏崑陽 著 台北里仁書局
◎《詮釋學I:真理與方法——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》高達美 著 洪漢鼎 譯 時報文化/五南圖書公司
◎《詮釋學II:真理與方法——補充和索引》高達美 著 洪漢鼎 譯 時報文化/五南圖書公司
◎《詮釋的衝突》里克爾 著 林宏濤 譯 桂冠圖書公司
◎《批評的循環》D. C.霍伊 著 陳玉蓉 譯 南方出版社
◎《詮釋學史》洪漢鼎 著 桂冠圖書公司
◎《詮釋學》帕瑪 ( R. E. Palmer )著 嚴平 譯 桂冠圖書公司
◎《解釋學簡論》高宣揚 著 遠流出版社
※課程相關聯繫信箱:顏崑陽教授 yenkunyang@gmail.com ,TA信箱 810801006@gms.ndhu.edu.tw
※參與團購的同學,自2025年1月2日起,可來信與TA約日期時間「先取書」,地點在系辦。
如寒假不在學校,欲先閱讀,可郵寄。
顏崑陽《詮釋的多向視域——中國古典美學與文學批評系論》臺灣學生書局,2016年3月。
〈導言〉→(2/27之前將此篇心得上傳「東華e學苑NEW」)
〈漢代「楚辭學」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〉
Wilhelm Dilthey (狄爾泰)〈人文研究〉,李家沂 譯。
(收入吳潛誠總編校《文化與社會》立緒文化公司),2013年1月。
顏崑陽《反思批判與轉向——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》允晨文化,2016年4月。
〈《文心雕龍》做為一種「知識型」對當代之文學研究所開啟知識本質論及方法論的意義〉
〈生命存在的通感與政教意識形態的寄託——中國古代文學「情志批評」的「反身性詮釋效用」〉
顏崑陽《詩比興系論》聯經出版公司,2017年3月。
〈導言〉
〈從「言意位差」論先秦至六朝「興」義的演變〉
顏崑陽《學術突圍——當代中國人文學術如何突破「五四知識型」的圍城》聯經出版公司,2020年3月。
〈自序:當代中國人文學術如何突破「五四知識型」的圍城〉
〈中國人文學術如何「現代」?如何「當代」? 〉
〈漢代經學所開顯二種「詮釋典範」及其在現代人文學的應用 〉→(4/17之前將此篇心得上傳「東華e學苑NEW」)
〈內造建構:中國古典文學理論研究之詮釋視域迴向與典範重構 〉
顏崑陽《中國詩用學——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行為詩學》聯經出版公司,2022年10月。
〈中國古代「詩用」情境中的「多重性讀者」 〉
〈中國古代「詩用」情境中「比興」的「言語倫理」功能及其效用 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