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蔡英俊〈「情景交融」理論探源〉收入蔡英俊《比興、物色與情景交融》大安出版社/臺大出版中心
◎ 蔡英俊〈「情景交融」的理論基礎(上):「比」、「興」〉
收入蔡英俊《比興、物色與情景交融》大安出版社/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
◎ 龔鵬程〈從「呂氏春秋」到「文心雕龍」——自然氣感與抒情自我〉收入龔鵬程《文學批評的視野》/大安出版社
◎ 顏崑陽〈從〈詩大序〉論儒系詩學的「體用觀」〉 收入顏崑陽《學術突圍》/聯經出版公司
◎ 顏崑陽〈中國原生性「文學本質觀」重構(一):詩言志與詩緣情〉
收入顏崑陽《中國原生性文學史理論重構》/聯經出版公司
◎ 龔鵬程〈論詩史〉收入龔鵬程《詩史本色與妙悟》/臺灣學生書局
◎ 許德楠〈論「詩史」的定位(一)〉收入許德楠《論詩史的定位及其他》/北京:學苑出版社
◎ 許德楠〈「詩史」桂冠排名榜——「詩史」定位(二)〉收入許德楠《論詩史的定位及其他》/北京:學苑出版社
◎ 孫 微〈對「詩史」說的反思〉收入《清代杜詩學史》/濟南:齊魯書社
◎ 顏崑陽《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》第一章,頁49-58。/里仁書局
◎ 徐復觀〈釋詩的比興〉收入《中國文學論集》/民主評論社出版
◎ 葉嘉瑩〈中國古典詩歌中形象與情意之關係〉 收入《迦陵談詩二集》/東大圖書公司
◎ 顏崑陽〈論「文體」與「文類」的涵義及其關係〉《清華中文學報》第一期,2006年12月
◎ 顏崑陽〈宋代「以詩為詞」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〉收入顏崑陽《詮釋的多向視域》/臺灣學生書局
◎ 顏崑陽〈宋代「詩詞辨體」之論述衝突所顯示詞體構成的社會文化性流變現象〉
收入顏崑陽《詮釋的多向視域》/ 臺灣學生書局
◎ 顏崑陽〈文學創作在文體規範下的經緯結構歷程關係〉中山大學《文與哲》第二十二期,2013年6月
◎ 顏崑陽〈《文心雕龍》「知音」觀念析論〉收入顏崑陽《六朝文學觀念叢論》/正中書局
◎ 顏崑陽〈漢代「楚辭學」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〉收入顏崑陽《詮釋的多向視域》/臺灣學生書局
◎ 顏崑陽〈中國原生性「源流文學史觀」詮釋模型重構〉收入《中國原生性文學史理論重構》/聯經出版公司
◎ 顏崑陽〈中國原生性「正變文學史觀」詮釋模型重構〉收入《中國原生性文學史理論重構》/聯經出版公司
※課程相關聯繫信箱:顏崑陽教授 yenkunyang@gmail.com ,TA信箱 810801006@gms.ndhu.edu.tw